2016-08-19
收藏
学过的知识与方法很可能被遗忘,要想牢固掌握,并形成能力,就必须科学而有效地进行复习,以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一、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四、重点难点突破
对所学的素材要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重、难点,分清主次。在复习过程中,特别要关注难点及容易造成误解的问题,应分析其关键点和易错点,找出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把这类问题进行梳理,记录在一个专题本上,也可以在电脑上做一个重难点“超市”,可随时点击,进行复习。
五、复习效果检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的效果会产生变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准确,到底各环节的内容掌握得如何,需进行效果检测,如:周周练、月月测、单元过关练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检测时必须独立,限时完成,保证检测出的效果的真实性,如果存在问题,应该找到错误的根源,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校正。目前市场上练习册多如牛毛,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2.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课件(共11张ppt)
2.2《命题与证明》复习课件(共13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课件(共2份)
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ppt课件(3份)
3.1《平方根》课件(共18张PPT)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共19张PPT)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件(2份)
2.6《用尺规作三角形》课件(2分)
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1.3《整数指数幂》ppt课件(3份)
2015年湘教版八年级上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导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课件(共21张PPT)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共18张PPT)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2课时)课件(共11张ppt)
2.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关系》课件(共17张PPT)
《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共24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5.1二次根式课件(共16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五)(第6课时)课件(共11张ppt)
2.2《命题与证明》课件(3份)
2.5全等三角形判定(一)(第2课时)课件(共14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上2.1.1三角形(1)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1.1《分式》课件(2份)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PPT课件
4.1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共32张PPT)
3.2《简单图形的坐标表示》课件(共24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第1课时)课件(共15张ppt)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共20张PPT)
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小结》课件(共20张PPT)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件(共28张PPT)
2.5《全等三角形判定》复习课件(共13张PPT)
2015年秋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4.1不等式课件(共13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