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既是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同时它能为后面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做好准备。因此,它的基础性、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让学生会用直尺正确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直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侧重于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借助直尺对测量方法进行交流。
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实践体验、巩固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全课主要由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几个环节展开,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设计了找一找、比一比、记一记、说一说等活动,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耽误了部分上课的时间,导致最后的练习没有处理完整,匆忙结束。
2、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还没有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4、数学的生活化体现不够,学生兴趣不高,这点有待加强。
5、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名师点评中考数学试题: 注重综合能力考察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第2课时)
《16.1 二次根式(第2课时)》教学设计
《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有序数对”课堂教学纪实及反思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15年西安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0以内加、减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3课时)
“平方根”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全面调查举例”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17.1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矩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