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既是学生学习测量长度的开始,也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同时它能为后面学习用米作单位量长度做好准备。因此,它的基础性、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让学生会用直尺正确的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使学生认识到测量长度需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直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侧重于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借助直尺对测量方法进行交流。
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谈话引入、探索新知、实践体验、巩固练习、全课小结等几个有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全课主要由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几个环节展开,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设计了找一找、比一比、记一记、说一说等活动,找一找,即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的长度;比一比,即用手指比出1厘米长度; 记一记,即闭上眼睛记一记1厘米的长度;说一说,即说一说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学会运用。
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耽误了部分上课的时间,导致最后的练习没有处理完整,匆忙结束。
2、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课还要备学生,还没有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4、数学的生活化体现不够,学生兴趣不高,这点有待加强。
5、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听课反思 一节数学课带来的启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与实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十进制计数法》数学教案
《蚂蚁做操》教学随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案
老师教研小论文 小学生数学验算习惯的培养
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数学作业展评小结
小学数学老师读《智慧数学课》有感范文
小学数学老师2019工作述职(工作总结)
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随笔 走在期末复习的路上
五年级《可能性》评课稿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等式》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简单的统计》数学教案
公开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材资源拓展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侯寨数学复习教研学习有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学科“提升知识梳理能力”期末复习研讨会心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表》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和数的运算》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游园”闯关方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数学教案
“数学分类型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