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同时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发现教学法为主,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操作、思考、交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征,注重了对情景的设置。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节清楚,层层递进
本节课教师目标明确,设计了4个层次的观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认识直尺认识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几厘米几个环节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了铺垫,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与作用。
2、巧设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人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当学生自主探索出了测量方法,并能测量出身边物体的长度之后,他们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课堂平实高效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平与实的课堂,该讲授的地方教师精心而准确地讲授,该探究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探究,课件辅助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真正的切实高效。
4、给学生继续学习的渴望
一堂课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知识学习的开端。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本课的结束设计,即呼应了前面引入阶段的测量课桌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用直尺去测量更长的物体或距离的局限性,学生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需要。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意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含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农村新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生日快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奇妙的剪纸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树叶的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