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本课时的内容是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特别在编制8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 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经历编写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8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 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 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摆小棒,通过摆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 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 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我创设了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图形说出乘法算式,来引出课题《8的 乘法口诀》。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探求新知创下良好的开端。在探索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通过摆图形,让学生理解1个8、2个8,从 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 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82 28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 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2012鲁教版七上3.2《平方根》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4.2《认识概率》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4.2《认识概率》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3.1《无理数》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6.3《一次函数图象》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3.6《实数》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5.1《确定位置》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7.1《二元一次方程组》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3.6《实数》word学案
2012鲁教版七上3.3《立方根》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7.4《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1.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6.1《函数》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4.3《简单的概率计算》word学案
2012鲁教版七上3.4《方根的估算》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2.2《勾股数》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4.3《简单的概率计算》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4.1《可能性的大小》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1.1《轴对称现象》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1.5《镶边与剪纸》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2.3《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3.2《平方根》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1.1《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一)
鲁教版七上1.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7.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7.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教案1
鲁教版七上2.1《探索勾股定理》word学案
鲁教版七上3.3《立方根》word教案
2012鲁教版七上3.5《用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鲁教版七上1.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