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4、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5、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一)交流信息
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从教室走到大门口(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
3、沿操场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才同学们汇报中有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中卫到银川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与框图复习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值域及求法
2010届高考数学几何概型
2010届高考数学填空题的常用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常用逻辑用语
2010届高考数学概率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方程及其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圆
2010届高考数学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2010届高考数学运用向量法解题
2010届高考数学怎样解数学综合题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3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初步1
2010届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2010届高考数学充要条件的理解及判定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1
2010届高考数学导数应用的题型与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算法初步
2010届高考数学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2010届高考数学椭圆的基本概念
201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方程
2010届高考数学常用数学的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4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与数列复习
2010届高考数学随机抽样
2010届高考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01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综合
2010届高考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010届高考数学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