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1、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呈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的要求。
2、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3、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教师相应地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查三“性”
2014年高考数学快速提分技巧
2014年高考数学冲刺:提分技巧多做“存题”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方略与方法
文科生应如何攻克高考数学复习难题
“学霸”说高考数学复习:多总结方法 能事半功倍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 让数学成绩快速提升到135分的超强秘方
高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集合的复习方法
2014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指导冲刺:四个看与度
2014年冲刺数学高考:分析预测
2014高考复习数学冲刺:学会“四个看与四个度”
2014年高考数学最后复习:扬长避短 保证正常发挥
2014年高考数学冲刺:要重视的几个要点
2014年高考冲刺数学:复习黄金方案
2014年高考数学应试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答题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指导:数学应注意的5大问题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如何通过做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
2014数学高考冲刺:函数与导数命题趋势预测
高考数学复习材料:集合学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高考数学复习材料
2014高考数学冲刺:找准自己的“style”
2014年高考数学冲刺:二轮复习五大技巧
2014年高考考前考生作息时间表
2014年高考数学冲刺: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指导
2014年高考数学事半功倍的复习模式
考前如何有效复习数学
2014高考数学冲刺:压轴题解题方法
2014冲刺高考数学预测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5月备考策略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指导 如何提升效率
2014年高考数学冲刺: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