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教学内容: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2、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能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断尺测量
教学准备:
直尺、小棒1厘米,7厘米小棒、吸管,纸条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通过听故事《阿福作新衣》的故事引发冲突,从而产生需要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引出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观察体验,探索方法
(一)了解人们常用来测量物体长度工具:米尺。
1、通过观察,同桌交流,集体汇报发现直尺上的(数字,刻度线,字母)等,达到初步认识直尺的目的。
2、认识1厘米
(1)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
先课件演示01间的1厘米长的线段,认识1厘米的长度。然后通过学生找一找直尺上还有哪一段长1厘米?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然后集体汇报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的长度。并发现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通过比一比初步建立直尺上1厘米的表象。
(2)感受生活中的1厘米
通过找一找的活动真正建立实际生活中1厘米的表象。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杯子中1厘米的小棒,观察它长度是长还是短?(短)再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m?
(3)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感受一下文字和用字母的优越性。
3、认识几厘米
(1) 找一找:同桌合作在你直尺上分别找出哪一段长2厘米,5厘米。
(2) 分组练习,归纳出读数的一般方法,初步体验从0起读数的优越性。
(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探究测量方法。
(1)学生自主测量纸条,并把长度记录到纸条上。
生独立操作,师作巡视和作一定的指导。
(2)同桌交流量法和结果。
(3)抽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量法,并优化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用实物投影展示,教师倾听并引导学生表述。 及时请学生评价方法的对错。还有不同的量法吗?通过对比优化学生的方法。 请小朋友们想想,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呢?(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要仔细看清楚)
2、量小棒和吸管,并记录到课练本上。巩固测量方法。
3、测量纸条的长度,了解不是整刻度的该怎么读数。
三、强化训练,深入拓展。
1、完成练习十三1题。认刻度。
2、断尺测量,量出橡皮的长度。
3、判断测量方法和结果。
4、估计,并测量书的长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测量的这些物体的长度,你感觉在生活中属于长还是短?一般情况下,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单位。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表现最棒的组是哪组呢?
教研小论文 关于低年级数学学业质量的一点反思
人教版数学《填未知加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跟学生“玩”好
人教版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2016-2017学年初一数学期中考试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期末复习计划及试题试卷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数学中的概念教学之思
九年级数学期中直角三角形知识要点上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教研论文 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人教版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2014
人教版数学《连加》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以孩子的视角捕捉信息
小学数学教研小论文 课前小研究是建设“以学为主”数学课堂的关键
高考数学考场答题细节要注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数学《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初一数学试卷分析(含答案)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重视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学论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师论文交流 导出精彩——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性研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