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今天,听了姜老师的这节《角的初步认识》,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另外,姜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纵观全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
1、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当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姜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姜老师巧妙地运用小朋友引以为豪的红领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说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再从中抽象出角。这一点,我们曾经尝试用红领巾、学生的胸卡等一些实物导入角,但最后还是确定用红领巾,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操作中思考,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姜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很多学生有亲手玩一玩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这种把动手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爱好数学、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
二年级上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
北师版《生活中的正负数》说课稿
《旅游费用》说课材料
北师大版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苏教版第三册《认识线段》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抽屉原理》说课稿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花边有多长》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6~9的认识》说课稿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约分》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笔算除法》说课稿
苏教版第七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苏教版《加法估算》说课稿
苏教版第九册《小数乘小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购物策略》说课稿
认识“>”“<”和“=”说课稿
第二单元《几个和第几》说课稿
《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期《旋转与平移》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