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过程。
3、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学生也能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认识,抽象出角概念。
4、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不足之处: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以后需加强。本人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综合练习试卷 5
2012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卷(六)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检测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易错题(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综合练习试卷 1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试题: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精选
六年级考点习题:有趣的数阵练习
六年级圆柱练习题
小学毕业考试数学模拟试卷 苏教版
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模拟卷
2012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卷(三)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卷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综合练习试卷 9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之余数问题练习
小学毕业数学判断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试题: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归纳整理)
历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第二试(B卷)回顾题
六年级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毕业班试题: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测试卷
2010—2011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上学期期末试卷
六年级数学试题:《最短路线》的相关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试题:几何初步知识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整数与小数】
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中综合练习试卷 2
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小学毕业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