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教学过程: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 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媒体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三、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画角应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体感知,所以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无从下手,加之前面通过角的判断,它们知道了角的特点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纸片上的角描下来,有的则是把两条直的线接在一起,有的则是依葫芦画瓢,照老师的样子徒手画下来。我都由他们去,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拔。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
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来引导学生利用角一创作画,融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数学《烙饼中的学问》教学实录
“打折与策略”教学纪实与评析
小学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实录
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不服气的蓝猫—《求平均数》教学纪实与反思
特级教师吴正宪《求平均数》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特级教师徐卫国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
《倍数与因数》教学纪实与评析
特级教师刘德武《你的头发有多少根》课堂教学实录
《找规律》教学实录(获省级赛课一等奖)
小学数学《分数的大小》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实录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实录
《整数除以分数》湖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实录
北师大版数学《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堂实录
《认识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
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旅游费用》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数学《可爱的企鹅》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纪实与反思
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实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