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1、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角,改过去指角为现在的描角。描角可以人人参与到角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过程,描角比指角更能在学生的作业留下角的图形,丰富学生对角的表象,学生对角的认识更深刻。
2、指角的过程强调了先后的顺序,出于对今后学习的延续,在学生第一次指角时,无论是哪一种指角的方法学生都易于接受,教师强调先指顶点,再从顶点出发指两条边为学生画角做一个铺垫。
3、角的比较大小没有设计重叠的比较方法环节。
(1)生活中的角不便于重叠
(2)借助活动角比较容易形成误差,而差距稍大的角就可以通过观察知大小
(3)初步认识角重点是丰富角的表象,在下节课直角、锐角钝角的学习中重点是借助重叠的方法比较。
4、要不要带一下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的。
《1.2.2函数的表示法(3)》导学案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导学案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导学案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小结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导学案含答案
1.3.1 函数的单调性 教案2
1.2.2 函数的表示法 教案2
1.3.1 函数的奇偶性 教案1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导学案
《1.2.1函数的概念(2)》导学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2)》导学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1
《1.2.2函数的表示法(1)》导学案
1.3.1 函数的单调性 教案1
1.3.1 奇偶性导学案普通班用 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2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导学案
新西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二课时课件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学案
1.3.1 函数的最大(小)值 教案1
1.2.1 函数的概念 学案
1.3.1 奇偶性2 导学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3
《1.2.1函数的概念(1)》导学案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案2
必修五 第一二三章总结
1.3.1 奇偶性1 导学案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复习)》导学案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学案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3 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