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收藏
前后经历了两次试教,呈现的这节教研课让我很有收获。
成功之处: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是很紧密的,计算教学更是如此。
1.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210=20这个算式,10+10=20;
2.验证口算方法的过程
3.知识的迁移:例如:29=18,18+2=20,想到9个2是18,10个2就是20.再如: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运用到到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 以上的设计使学生自主的借助旧知,解决新知。
二、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策略。
二班的学生聪明、思维活跃,很善于提问。在本节课,学生出现了五种解题策略。
1.用加法算;
2.竖式计算;
3.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4.分解法;
5.运用口算方法 我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在解决210=20这个算式时,前两次试教中,在这个环节没有出现用口算方法解题的策略,而这次学生直接提出了用21=2,再在2后面添一个0的口算方法。我大胆的改变了教学环节,设计在例1中的问题二才出现的,引导学生经历并发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就学生思想的提前而提前处理了。我觉得尽管变动了教材,但是更大限度的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扎实,学生掌握较好
尽管本节课的习题量很少,还有两道准备的习题没有时间处理,但是,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的很好,所以在练习中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以体现。
四、三维目标的达成,使知识呈现有了深度和广度
不足之处:
1.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
本节课有几处突发事件真的是我始料不及的。两次试教中从没出现的问题居然接踵而至。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前两名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口诀出现,第三名学生就提出了310=30,我没有抓住机会,遵从学生的认知,而是又回到教材的原点。
2.对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有限,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不够
刚刚提到学生出现的五种解题策略。学生出现用竖式计算,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其实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契机,我简单、生硬的否定不仅仅抹杀了学生的一腔热情,更暴露了我对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宏观的把握知识点,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并完善的。
3.难点的突破还有些牵强口算方法的提炼有些突兀,如果分步骤引导,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会有很好的锻炼。
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程,在第一节试教前,我也在网络上查找了以上关于计算教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是,只有在上课之后,认真反思之后,我才真正对以上标准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把计算学习活动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这正是我在这节课上真正要体现的。 生成的课堂是灵动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高标准的。为此,我还需不懈努力。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训练及答案(3)
六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勾股定理与弦图练习一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和最小
六年级奥数几何试题:求周长练习一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流水行舟练习题五
六年级奥数几何试题:求周长练习四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详解:高空坠落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流水行舟练习题二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工程承包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甲乙两地距离
六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勾股定理与弦图练习八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流水行舟练习题八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从A地转到B地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等边三角形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气球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详解:吊在梁上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古钱币
六年级奥数几何试题:求周长练习五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流水行舟练习题三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书写下一行数字
六年级奥数几何练习:五边形ABGEF的面积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东西两城相距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看图求面积
六年级上册奥数题: 跑步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购进时装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及答案:求阴影
六年级奥数题及试题解析:甲乙打书稿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行程问题流水行舟练习题四
六年级奥数:几何问题勾股定理与弦图练习七
六年级上册奥数题: 圆柱形容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