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收藏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第二课时)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简易方程(第五课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小数乘法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小数乘以整数
《解决问题》教案(一)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二)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三)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三)
五年级下册《合数与质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统计与可能性(第四课时)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积的近似值
《小数的乘法: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案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
总复习:小数乘法和除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练习课(P26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一)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总复习:可能性和编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