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收藏
单元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件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发展数感。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经历编制2~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课时。
数松果 1
做家务1
课间活动 1
需要几个轮子 1
小熊请客 1
回家路上1
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体验运用口诀的简便。
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两只小松鼠特别喜欢吃松果,这不,一大早它们就去松树林采松果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
它们采的松果真多,地上有,篮子里也有,它们想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就数出5个堆成一堆,这样5个5个地一边整理一边数。
二、经历数松果的过程,引出几个5和乘法算式。
1.出示第一行松果,说出个数,一行5个;
出示第二行松果,说出个数,二行10个;
出示第九行松果,说出个数,九行45个。
2.根据行数,说出几个5。
一行1个5
二行2个5
三行3个5
九行9个5
3.根据几个5,说出乘法算式。
1个515=551=5
2个525=1052=10
3个535=1553=15
9个595=4559=45
三、根据乘法算式编制5的乘法口诀。
15=5口诀一五得五
25=10口诀二五一十
35=15口诀三五十五
45=20口诀四五二十
55=25口诀五五二十五
1.1.2 程序框图1(必修3)
必修1《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1 》
必修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3 》
高二数学上《直线的方程》1(人教版)
必修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4 》
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
必修1《2.3幂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
必修1《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2 》
必修1《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 》
必修1《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4 》
1.2.2算法基本语句1(必修3)
必修1《1.1.1集合》
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必修1《3.2.2函数应用举例 》
1.2算法基本语句(第二课时)(必修3)
必修1《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 》
必修1《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 》
必修1《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 》
1.2.3 算法基本语句1(必修3)
必修1《3.2.2函数模型应用实例2 》
必修1《3.2.2函数模型应用实例1 》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
必修1《1.1.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 》
1.3算法案例(必修3)
高二数学上《直线的方程》2(人教版)
必修1《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 》
必修1《2.3幂函数 》
1.1算法的概念(必修3)
1.1.2程序框图(必修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