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收藏
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
说的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一段小故事,一位9岁小孩的数学天才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
1787年,在德国一所乡村小学的三年级课堂里,数学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
1+2+3+4+5++98+99+100。
把100个数一个一个地加起来,这件事让三年级的小同学来做,是一种考验。
不料,老师刚说完题目,班级里的一位学生,名叫高斯,就把他写好答案的小石板交上去了。
起初老师毫不在意。这么快就交来,谁知道写了些什么呢?
小学生数学故事: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后来发现,全班只有一个人做对,就是这位飞快交卷的高斯。
高斯解答的方法更使老师惊讶不已。
高斯把这100个数从两头往中间,一边取一个,配起对来,1和100,2和99,3和98,,共计配成50对,每一对两个数相加都等于 101,因而原式=10150=5050。
这种算法虽然不是小高斯首创,但是事先谁也没有教过他。在两百多年前的德国,这样的计算方法是在大学里讲授,叫做等差级数求和。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等差级数求和也要到高中数学课里才系统地学习。当年只有9岁的高斯,出身农户,家境贫寒,居然这样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使老师无比欣慰和深受感动。老师名叫彪特耐尔,特意到大城市汉堡买来数学书,送给高斯看,并且请自己的年轻助手巴特尔斯对高斯多多关照。
后来呢?
后来高斯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中作出许许多多重大贡献,被称为数学家之王,和阿基米德、牛顿齐名。高斯是数学史上一颗光芒永恒的天王巨星。
中国人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人有很多机会,能从同辈和长辈那里学习各种各样的好主意、好思路、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用来武装自己。无论是数学课、数学竞赛,还是趣味数学读物,都会通过趣题、趣事、趣话,不知不觉中,介绍一些在大问题大理论大场面里大显身手卓有成效的数学思想,铺的道是快道,搭的桥是天桥,架的梯是云梯。无数灿烂辉煌的数学新星,将会从现在的少年朋友里成长起。
八年级数学教案:反比例函数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证明
八年级数学教案:矩形、菱形、正方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变化的“鱼”
初二数学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次函数图像
分式学案
运用公式法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分式全章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次函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初二数学上册第八章数据的代表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图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教案:梯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初二数学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分式方程(二)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第二章分解因式全章教案
八年级下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旋转
八年级数学教案:数据的波动
八年级数学教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
八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旋转作图
八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的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