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收藏
【摘要】好的教学计划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收集了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让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3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①组每个式子都有1、12这两个数。
生:第②组每个式子都有2、6、12这三个数。
生:第③组每个式子都有3、4、12这三个数。
师:(指着第②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请看课本p12。
师: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和12、6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生:3、4和12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生:我认为1和12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
生: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3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师出示: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生:24=8,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生:402=20,40是2和20的倍数,2和20是40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3 010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推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初三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做到四点
学习初中数学应掌握的方法
数学其实不难
怎样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数学知识的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数学的四步方法
初二数学勤学是基础 好问是关键
三个方面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选择题的6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一种非常好的数学解题方法
初二数学的三个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汇总 助力高中数学成绩提高
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及重要性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综述
初中数学知识总结的记忆方法
高考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浅谈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好数学也需阅读积累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方法
初三:“七重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法:有疑必问“事半功倍”
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如何听数学课
如何掌握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女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6招提高成绩
浅议初中生数学学习差的原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