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法”论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2016年...

2016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四法”论文

2016-07-12 收藏

数学概念是反映空间开工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掌握好数学概念只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好概念,才能运用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教学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就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这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深刻感受。

一、创设情景,形成概念

求知欲和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引入概念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具)或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知识的、具有引力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注意和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准备一个透时杯子,里面盛半杯清水,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发现:放进一块小石头,水面升高一些,取出小石块,水面隆低到原处;再放一块大一些石头,水面比第一次升高多一些……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经过思维的深化很快得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小的物体占空间小,大的物体占空间大。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的体积。”

二、抽象概括,建立概念

抽象概括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是感性向理性转化的桥梁,也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飞跃的纽带。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归纳,概括,准确地把事物的本质,抽象出概念,如:“教师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依法贴出红花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感性上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什么意思,并知识可以用乘法算,接着增加相同加数的个数,个数越多,算式越长,长的算式学生会感到计算麻烦,而用乘法计算就比较简便,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求几个机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建立了乘法的概念。

三、运用比较法,理解概念。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一定的适合范围,而一个概念常常写一些相关概念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因此,要重视概念的运用范围,把相近概念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把握住每个概念的和外延,避免出现概念混淆的现象。如,学生常常“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两个概念的从属关系,从而把握住“整除”的概念。

四、使用渗透法,掌握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对于生僻概念的教学,往往是以强化为主。但是根据心理原则,理性的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而且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以表象为支柱的。因此,采取渗透法进行教学比较合理。例如:行程问题中的“同时出发”、“面向而行”、“相向而行”与“机遇”等概念,学生难于理解,可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做一些渗透这方面知识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对这些概念有了亲身感受后,教师讲述这部分的内容时,就能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支柱,通过思维的深化,正确理解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各个概念。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