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