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5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全等三角形》课件(3份)
15.2.3整数指数幂课件ppt
14.2.1平方差公式课件ppt
15.3分式方程(第2课时)课件ppt
14.2.1平方差公式(1)课件ppt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课件ppt
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课件(共5份)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课件(共8份)
14.3.2公式法(第2课时)课件ppt
11.2.1三角形的内角课件(共3份)
14.1.4整式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ppt
14.1.4多项式除以单项课件ppt
14.1.4整式的乘法(第4课时)课件ppt
幂的乘方课件ppt(共19张PPT)
11.2.2三角形的外角课件(共4份)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ppt寨头堡中学八年级上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共2份)
14.1.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ppt
14.1.2幂的乘方课件ppt
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课件ppt
11.3.1多边形课件ppt
14.3.2公式法(第1课时)课件ppt
14.3因式分解(2)课件ppt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课件(3份)
14.1.4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课件ppt
14.2.2完全平方公式(第1课时)课件ppt
14.1.4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课件ppt
积的乘方课件ppt(共11张PPT)
八年级上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件ppt
15.3分式方程(第1课时)课件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