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要善于把“球”踢给学生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课堂中要善于把“球...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课堂中...

数学课堂中要善于把“球”踢给学生

2016-07-01 收藏

一、新授正切的教学片段 1.展标设疑,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结论 (1)如图,一把梯子斜靠在墙上,当它的顶端向下滑动后,它的底端将如何运动?滑动前(图中AB)与滑动后(图中AB)的位置的梯子,哪一个更陡些?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你能用语言向同学描述吗? (2)如何描述梯子在

两个不同位置的具体的倾斜程度呢?提示:在这一过程中变化的量有哪些?如何变化的?

(3)如图,如果两把梯子AB,CD靠在墙上,且AB∥CD,这两把梯子的倾斜程度相同吗?前面所提到的描述倾斜程度的量在这里分别对应相同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2.自主学习,探究拓展

二、复习“反比例函数”教学片段

1.回忆旧知

(1)写出几个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并试着将草图画下来.(四名学生黑板板演)

(2)针对学生画图,引导学生评价,并根据学生所画图像说说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2.知识梳理

师:研究函数,主要研究函数的图像,函数图像主要是由解析式中系数决定的,那么反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中字母k决定了什么?如果将解析式变形,你有什么发现?

三、两个课例的分析

1.在新知教学中善于把“球”踢给学生

本节课以学生常见的生活实例靠墙的梯子为引例,通过梯子靠墙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讨论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非常容易观察出梯子的倾斜度发生了变化,用什么来描述发生的变化呢?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在直角三角形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学生发现两锐角及两直角边发生了变化.再通过进一步提出问题:两个平行放置的梯子它的倾斜度相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到倾斜度相同.再问学生: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变化吗?两直角边变化吗?从而让学生带着探究的兴趣进入课堂.以问题引领,学生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针对性,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使每名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在复习课教学中善于把“球”踢给学生

复习课应该来说是所有课型中最难上的课,多数学生提不起精神,给学生的感觉就像“烫剩饭”,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率极差,所以在复习课中也应把“球”踢给学生.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说出几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的草图,将记忆思维的“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订正.例如,学生在说函数的增减性时,容易忽略“在每一个象限内”,在这里,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在式子y=kx(k是常数,k≠0)中,隐含x,y,k都不等于0,所以两个曲线是不能连在一起的,即不能和坐标轴相交.作为复习课的知识梳理,更应该挖掘知识的本质、和旧知识的联系,而研究函数,归根到底就是研究解析式中的系数,所以在复习时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中字母k决定了什么?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有画图的,有将式子进行变形的,体会了式子与图形的结合,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真正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并学会了读图解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