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数函数教学的有效性策略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关于指数函数教学的有效...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关于指数函...

关于指数函数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2016-07-01 收藏

2011年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的课题是“指数函数”、“几何概型”,并提前3个月公布于众.为配合此次活动,南京市教研室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以同样的课题,通过说课、上课,挑选推荐参加省级比赛的选手,并为参加省赛课进行集体备课.笔者作为评委参与其中,受益匪浅:经历了研究探索的过程,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引发了对教学设计的深度思考……这里,笔者以指数函数为例,谈谈自己的真切体会.

一、指数函数教学教什么

1.高中指数函数的教育价值

我们先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函数”的教学.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内容展开的线路与顺序是,第一步,函数的概念(三要素)、表示方法.第二步,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研究并相互印证,以求让学生初步形成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即掌握研究函数一般要研究哪些内容,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思路去研究.第三步,学习具体的重要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离散型的函数)等.而这些函数模型的学习与研究,又是在重复并深化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对应法则如何,性质怎样?其图形表征是怎样的(图形语言)?看图象能够看出什么(数形结合)?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第四步,就是函数的知识与方法在学习其他内容过程中的渗透与应用,同时,学生对函数的理解也在一直不断地得以强化和深入.

可见,指数函数是在学习“对应说”函数概念和函数的一般性质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函数模型,是应用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去研究函数的一次实践.对学生而言,既学习了新的函数模型,又强化了对函数研究方法的掌握,为后续学习研究另外的几个重要函数模型积累宝贵的经验,还将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是超越函数,学生第一次遇到,学习面临着挑战.其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因此,学习指数函数是学生认识函数的又一次飞跃.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2.指数函数教学教什么

按照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的观点,教什么就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具体到本节课,我们就要思考:学生学习指数函数,能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又要把握哪些关键呢?

首先,教学生学习“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而,教学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努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研究新事物的倾向,尝试提出问题.在新课引入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自然地有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为什么还要研究具体的函数;函数有千千万万,为何要专门研究指数函数?这就要求我们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本节课是以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时给学生以强烈刺激:形式新——以前未曾见过;有用——问题均来自于现实背景.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研究这样的函数模型的必要性,产生学习研究的欲望和动力.进一步地,启发引导学生思索:这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如何给他们下一个严格的数学定义……在问题情境基础上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过程也就自然地展开了.

其次,让学生学习“寻找”一般科学研究方法的方法.这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在建立指数函数概念后,接下来要干什么?——研究它的性质.但是,这个问题由谁提出,由谁回答,大不一样:是教师直接给出这样的任务倾向,明示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具体地做下去;还是由学生主动产生探究的欲望,并自己探索研究的任务和方向,应该说二者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显然,前者对学生学习能力(具体地:自己提出问题,探索研究方向)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告知指导学生,接下来要干什么,要怎么做,学生只能是按教师的“既定路线”去“执行”,只能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学习过程是被动的,思维是肤浅的.将来遇到新的问题,学生还是束手无策,不知所从.因此,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探究的方向、探究的方法,自己概括探究的结果……也许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在学生明确要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的任务取向后,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即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性质——这还是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教师只能是启发引导:以往有什么样的研究函数性质的经历、经验,初中阶段是如何研究函数性质的,进入高中后又学习了函数的哪些性质,研究函数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教师要不断地、愈来愈近地、由暗及明地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回想联想,探索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明确研究函数性质的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并付诸于研究的实践.

另外,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当然是重要的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的,但是,教学仅关注知识的落实是不够的.因为,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认识力.正如涂荣豹教授所说的:“如果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那么,每节数学课都要把发展学生的认识力作为教学的最大目标.”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去设计教学,去实施教学,才可能是真正把准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并在教学中做到:既落实知识,更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把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寻找方法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自主探究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数学思考给“逼向”深入……这些是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二、教学内容的三个节点分析

笔者认为,指数函数的教学有三个环节不容忽视,或者说,这三个环节把握的恰当与否是教学设计和实施成败的关键.

第一,指数概念的引入.如前文所及,需要创设一组问题情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问题情境应当是反映共同本质属性的、学生所熟悉的、学生感兴趣的若干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新事物,然后是去“情境化”,即把具体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抽象:把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更为一般形式的概括——建立严格的数学概念.

第二,指数函数性质的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一是要让学生提出问题——需要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二是要让学生探究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怎样研究函数的性质;三是在研究过程中,让学生有明确的研究目标——研究函数性质研究什么,也就是得到怎样的“研究成果”才算完成了指数函数性质的研究.

第三,指数函数的简单应用.即例题的教学,具体是简单指数式的大小比较,需要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重要的函数思想:题目中没有函数,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即需要引进指数函数解决.问题的思维价值在于:怎样想到的“引进”一个“指数函数”?——努力地让学生自己去“想到”,正是培养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大好时机,同时,也将促进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告知,即像教材上那样,上来就直接解题,开始就“考察指数函数……”解题过程无懈可击,学生“听懂”没有困难,解决类似问题也可模仿处理,好像并无不妥.但是,结果似从天而降,过程毫无思维含量而言,教学是教师强加于人,题目也变得索然无味了.从这一点而言,看似简单例题的教学,也许还有文章可做.

三、三个节点教学设计构想

基于上述分析,就上述三个节点的教学设计,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笔者从提问设计的角度,作出以下设想和思考.

1.概念引入要突出过程

先给出三个实际问题情境(其中两个来自于苏教版教材),并通过问题解决得到三个关系式:

(1)某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若细胞分裂的次数为x,相应的细胞个数y是多少?

(2)根据下面的一句话,写出“天数”x与“长度”y的关系式: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3)要测定古物的年代,可以利用放射性碳法:在动植物的体内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动植物死亡后,停止了新陈代谢,不再产生,且原有的会自动衰变.经科学测定,若的原始量为1,则经过x年后的残留量为.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关系式的特点,努力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组函数关系式——它符合函数的定义;这样的函数关系式很有用,值得关注——它们全部来自现实生活;这样的函数关系式从未见过,是新生事物;进一步地,它们有何共同特点——自变量在指数位置……让学生尝试概括指数函数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整个建立概念的过程中,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时间和空间;二是要悉心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特别是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比如,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

附带说一下关系式中的x的范围的理解.教材中设“经过x年后”,似乎x要取正整数,但理解为“x可取一切正实数”可能更好:一是客观上说得通,的衰变本身就是连续变化的;二是这样做对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R有好处;三是在前面学习“分数指数幂”时,学生已“知道”当x为无理数时,是一个确定的实数.这对概念的理解与概括都是有益的.至于a0,a≠1的规定,只需根据“分数指数幂”的定义不难理解,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它并非本节课的重点,而且,过多涉及反而“说不清”,会增加学生理解概念的困难.

2.性质学习要注重探究

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后,接下来要干什么?——研究它的性质;怎样研究?——寻找研究的方法;研究什么?——明确研究的目标.这一切均应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启发引导——用大量的元认知启发提示语去引导学生,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充分的空间去探索.笔者给出如下的问题串,教学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再作调整:

——我们已建立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接下来你想干什么?

——你想进一步认识指数函数吗?

——指数函数有何特征?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问题)

……

——您打算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

——以前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研究过哪些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

(让学生回忆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画图象,由图象观察其性质)

……

——你如何实施你确定的研究方法和

研究目标?

——你怎样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自己选择a的值,画图象)

(教师巡视,发现并选择有代表性图象展示,比如,要关注到两类(a1、01)情形)

——从图象你看出了什么,请说说,说的越多越好.

(笔者认为,教师并不需要事先给学生明确要研究函数的性质,而是让学生从图中多观察出信息,增加研究的开放性.当学生回答时,教师择其要点板书,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包括“图象过定点(0,1)”)

——研究函数的性质主要关心哪些“指标”?

(让学生明确研究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什么)

——这些结论是根据具体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出来的,对一般的情形成立吗?

……

(师生最终完善形成“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解题教学要体现方法

先将课本(苏教版)上的例题抄录如下:

例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如前所述,问题解决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指数式的大小,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函数思想.笔者这样设想提问与启发:

——如何比较二者大小,你能通过计算比较吗?

——如果能,那改为比较与的大小呢?

(意在让学生感受到:直接计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要寻求另外的“出路”)

——两式有何特征,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出都是指数式,底数相同,指数不同).

——指数不同是什么意思,是否意味着指数在变化,你有何联想?

(底数不变,指数变化——联系指数函数)

——应该引进怎样的指数函数?

——引进指数函数后怎样说明两个式子值的大小?

……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并作悉心地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研究的方法,自己拟定研究的方案,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认识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笔者作了上述分析与思考,不当之处,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