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论数学教学...

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2016-07-01 收藏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是在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原创思维,也就意味着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思维起点、学习个性和情感态度,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样教学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形成。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学生发展为本”,其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显然是无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的。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充实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问题情景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从而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知识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2.尝试点拨指导,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时空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学生尝试探索、交往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同时,教师的“点”与“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恰到好处的“点一点”,对学生的思维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教学策略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封闭的和被动的听讲局面,使“学得”与“习得”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获得成功的同时,体验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3.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

荷兰教学教育家弗赖登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认真观察、思考、群体讨论与交流,终于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有的放矢地自学,学生印象深刻,效果良好,这是单纯靠老师讲解、释疑所无法比拟的。实际上,通过自学,不仅解除了疑惑,掌握了新知,而且使学生感知了自学的重要性,这将会使学生从不习惯自学逐步过渡到乐于自学、善于自学。 4.让学生大胆怀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意义重大。这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创新能力中,质疑精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与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过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从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看法,怀疑书本结论,怀疑教师和同学的观点。鼓励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知识,勇于海阔天空地“异想天开”,为学生创设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敢于作出判断,质疑问难。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基本保证。数学判断是对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应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否定判定的方法。否定判定的常见方法有反例法、反证法。同时,排除法、比较法也有利于学生对否定判断的理解和掌握。

5.打破思维惯性,突破思维定势

数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数学能力虽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离不开它。因此,数学教师在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大胆质疑。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去启迪、去引发,让知识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数学科教育才能以其严谨求实、自由创新的学科风格,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知识、有实践能力,赋予创新精神与能力,在社会上能独立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课题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