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收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新课程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高一必修2数学第一单元课时训练: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016高一数学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2016人教版高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空间几何体
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
下学期高一数学期中复习题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过关训练题(含答案)
精编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必背知识点梳理
2016高一年级数学下册直线的方程随堂练习
2016高一数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知识点梳理
数学高一级下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课时训练精编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精选:立体几何
2016高一数学下册圆的方程专项训练
高一数学下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同步练习2016
2016学年高一数学《向量与实数相乘》知识点巩固
数学高一级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同步复习题(含解析)
高一下册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复习题2016
高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016学年数学高一必修一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同步练习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专项练习题(选择题)
数学高一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4数学高一必修同步训练第二章
高一下册数学期中练习题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直线与方程
精编高一数学下学期《向量的数量积》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2016数学高一下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