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收藏
开学初家教学反思小练笔: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就涉及了估算的知识。关于估算,其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新课改中加大了估算内容的比重,这也是符合各国数学课改的潮流的。在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明确要求估算的题多能快速找到其近似的整十或整百数进行估算,但实际上,学生在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上,还是存在欠缺的。比如:数学《补充习题》中:小华平均每分钟走68米,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
(1)估一估,从小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2)如果每天往返两次,小华每天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大约要花多少分钟?对于第
(1)题,学生多数采用70Í20=1400或 68Í19约等于1400的方式解决,但对于第二道题,很多学生执着的认为用19Í4约等于80,究其原因为题目中有“大约”字样,所以必须这样写。其实,细细品味一下,题目中“他从家到学校走了19分钟”这19分钟,未尝不是一个大约数,既然19是一个大约数,那19Í4=76中的76分钟也就是一个大约的结果了,并不是说,看到大约就要用约等号,这种想法太过于片面了。理论上,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是考查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三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区划分这些情况,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细化、分类,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场——流程图》数学教案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及一(1)班的副班主任018—2019学年下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复习》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位值图上的游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读写》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三角形与四边形》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一位数》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巧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场——七巧板》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用整十数、整百数乘》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相差多少1》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广场——列表枚举》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猫》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2)》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速度、时间、路程(1)》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估测》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