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01
收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方式也应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应运用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一、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以旧拓新。
小学数学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巧妙地过渡到对新知识的探索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通过与基本训练题对比而导入新课,为更快地掌握新的知识作必要的铺垫。
二、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因而教师应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出示“尝试题”后可以问:“谁能不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做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并在做的过程中提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因此能很快地根据老师的提示而进行计算。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并就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为了弄清例题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例题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多尝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积极引探,发挥两主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时,教师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使教与学产生共振,和谐发展。
五、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外,还应出示“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在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教师还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至少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练,2.变式练习,3.游戏练习。
六、要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
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几次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所遇到的问题,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七、板书要简练,画龙点睛。要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确目标。
2016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整除练习题精选
牛吃草问题相关知识点: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数学整数与小数练习题:下学期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自测练习题
青岛版三下数学《两位数乘10及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教案
2016小学数学毕业试卷(青岛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测试题(新北师大版)
2015--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自测练习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试卷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上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检测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A卷)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卷
人教版小学三下数学《小数的则步认识》专项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的笔算除法》教案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新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考试练习题2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整理复习试题
备战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资料:平均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第二学期
小升初数学填空题专项练习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