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合道德的数学课堂,唤回生命的美丽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营造合道德的数学课堂,...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营造合道德...

营造合道德的数学课堂,唤回生命的美丽

2016-06-30 收藏

什么是道德课堂?难道是在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教研组展开了认真的学习、讨论和实践。

一、收集资料,认真学习道德课堂的理论知识

在学期初学校组织的道德课堂学习大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又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到多篇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从田宝华副局长的《构建道德课堂,谱写课改新篇章》、《道德课堂的路径》等文章中,我们获得了道德课堂的感性认识。从华东师大胡东华教授的文章《领悟道德课堂的构建策略》中,我们知道了道德课堂的四个实践性策略:即用智策略、用情策略、用心策略、用行策略。专家的文章为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理性依据。《探析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我的道德课堂》、《道德的课堂,老师能够做什么》等多篇一线老师的文章,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资料。学习和交流使我们全组老师迅速用理论武装了自己,每个人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以课例为载体,探索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

我们组通过王黎超老师讲授的《折纸》一课,全员参与,经过一课多讲,课课反思的活动,探索并实践了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

《折纸》一课是通过折纸这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全课教学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我们营造了道德的数学课堂,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