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刘老师一改往日的风格,借助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精辟的讲解了有效教学的三境界。讲到深入反思教学这一境界时,刘老师话峰陡转,画面上赫然出现了六年级数学老师最熟悉的内容: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中两幅图,一幅图是淘气拿一张长方形纸在卷圆柱体,另一幅图是笑笑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刘老师诡异的问: 看到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会场顿时热闹起来,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不就是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用剪或折的方法可以得知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只有这些吗?刘老师不怀好意的的笑着。
老师们面面相觑,疑惑的望着刘老师。啪,微弱的鼠标声在寂静的会场上奏起,打破了沉寂的会场,老师们直盯着屏幕上醒目的八个字: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稍后,会场上有老师猛然醒悟:原来在探索圆柱侧面积时,把圆柱的曲面转化为平面图形长方形,整个活动中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就这么多吗?刘老师微笑的问。会场又陷入了沉默。
这位男老师,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处理这个环节的?帅气的男老师站起来,侃侃而谈:我和书上的做法比较相似,让学生先观察圆柱的侧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侧面的面积,有的学生知道先把它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学生用剪或折的方法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和宽分别是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帅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刘老师却笑着问:为什么把圆柱的侧面积看成长方形进行研究呢?平行四边形不行吗?因为长方形简单呗有老师小声嘀咕道。只是因为简单吗?大家怔怔的看着刘老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来源于什么图形?长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根源就是长方形,所以,圆柱侧面展开时要选择长方形进行研究。哦,原来如此。老师们犹如恍然大悟。可谁知,刘老师如发射炮一样:圆柱侧面展开图还会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么,你有没有引导学生去看一看、算一算圆柱的表面积!刘老师的一番讲解顿时让在座的老师们犹如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日明。
殊不知教材中简单的两幅插图竟有如此深的寓意。
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读懂教材的探究之路上不懈地追求着,有时为读而读,似懂非懂,往往只关注教材的表面,而忽略深层次的思考,看似一把剪刀即将剪开圆柱的侧面,殊不知侧面里包裹着丰富的内涵。教材没有定式,学习永无止境,要抱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和气魄,用心去学,用心去读,才会读出其中的精彩和奥妙,否则与教材近在咫尺,也会相距天涯。
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锐角和钝角》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5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案例
正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解应用题工程问题思路指点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精选教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介绍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6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3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1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第3册第三章-表内乘法应用题
九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
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案 7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教学设计
智力游戏 《方向和路线》
第5册第四章-混合运算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