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要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与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关系,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口算练习的内在需要和兴趣;其次,口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不感到单调、乏味。在口算练习中,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采用以下口算方法:视算、听算、口算卡片、口算游戏等。口算练习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每堂数学课前几分钟或专门时间;再次,应用竞赛和自我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兴趣。例如可采用个人赛、小组赛或计时赛等。
二、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映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三、让学生理解口算算理
只有对算理的正确理解,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如用凑十法计算8+5,初学时需要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8和2相加可组成10,先把5分成2和3,8和2相加得10,10再加3得13,这是计算8+5的具体过程。通过重复训练,找出规律后,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只要思考先把5分出2和8凑成10后,剩几就是十几。最后省略计算过程,直接算出8+5=13。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规律,口算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初三数学复习-方程与函数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图形的认识初步[上学期]
第三章考试题(无答案)[上学期]
初三数学复习-四边形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学期]
2004-2005年九年级
九上期末第三次月考练习1
初三数学周练试题
初三数学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安徽省理科实验班招生试卷
初三入学考试
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
初三数学模拟试题
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贵阳实验区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上学期](无答案)
第四章单元测验[上学期]
初一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上学期](无答案)
期中考卷[下学期]
九年级(上)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
函数基础练习
安徽省2004年普通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
2004年浙江省衢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招生考试
初三数学月考卷
6.5垂直随堂练习(无答案)
2005年浙江省嘉兴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卷
2004年安徽芜湖初中生升学
2004年3月宿州九中九年级数学抽考试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测试题
2004北京东城区初中毕业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