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情境创设的内容及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富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情境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现代社会发展现实、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重大节日、纪念日等。
情境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景,一种是虚拟的情景。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景。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
(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
(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
(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
(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识冲突。
当然,我们并是不要求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一个什麽情境,开门见山也不都是消极的,从实质上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融为一体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
(1)理解情景的意义
对于呈现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独立思考,理解情景的意义,找出情景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然后与同伴交流、讨论。
(2)提出数学问题
在具体情景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与数学有关,有些问题与数学无关,有些问题甚至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放任自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表扬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从众多问题中筛选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再从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找出本节课学习的数学内容。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课一练1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理科数学四川延考卷
直线的方程一课一练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一课一练2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一课一练1
常见函数的导数复习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考试卷6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考试卷3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文科数学四川延考卷
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课一练2
0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测试5
直线的方程一课一练3
线的方程一课一练6
极限的四则运算复习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一练1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一课一练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一课一练1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课一练1
0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测试2
0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测试3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考试卷1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考试卷4
高三数学综合检测题
符合函数的导数复习
0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测试1
正态分布复习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一课一练2
09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测试6
直线的方程一课一练2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