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收藏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例1---3题,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2、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言引入课题
比和比例(一)
二、教学例1
先在下表中写比和比例的一些知识,再举例说明。
比 比例
意义
各部分名称
基本性质
三、教学例2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先填写下来,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联系 例子
各部分名称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比
做一做:5:6=( )( )
四、教学例3
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交流
2、化简比。
3、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方法 结果
求比值
化简比
五、解比例
X= :2【说一说思路和方法】
六、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
②比例尺20:1表示 _____________
3、求比例尺: 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
七、知识应用
练习十七第1、3题。
八、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一)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比和比例(一)
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途。
比例尺。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重温小学阶段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先让学生回忆,配合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举例和实际距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01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上册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测试卷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题精选
2014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检测精选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西师大版
小学2014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201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必备的四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练习题:上册
2014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答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大数的认识》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精选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课后训练题:第一学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练习题
2016年秋季四年级上册数学《垂直与平行》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测试题:《从克到吨》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课后练习题:上册
201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精练
2016年秋季四年级数学《从毫升到升》练习题:上册
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答案
小学2014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必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答案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