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是师生的同生共长,还是生生间的共时交往。我特别欣赏有些老师的课堂,可以说是欣赏课堂上孩子们的“对话交流”。课始,老师把问题抛出来之后,学生就像打排球一样,一个接着问题回答,另一个觉得不完整或者不合适,紧接着就又接下了上一个的“球”,再有不同意见继续“传球”,直至打出最完美的“回球”。
当孩子说出“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的收获和他差不多。”经过认真思考后那质疑的声音是多么的悦耳,静心倾听后那赞同的声音是多么的动听。儿童的数学教学不仅是儿童对数学本身的学习,还包括他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贵有疑!质疑是每一个儿童的宝贵权利。善于倾听不仅能促进儿童自身对数学的思考,还能让学生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取观点的补充。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用练习的眼光来学习,就是让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相互启迪、协助、“碰撞中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能。
可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主人“的感觉,承载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可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精、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抛出去的第一个问题,还包括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的追击问题。其次: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要着急给予评价,把这个机会抛给学生,让学生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其他学生的聆听与思考。
有理数除法(2)
有理数复习(2)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理数的相反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一定摸到红球吗
“可能还是确定”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有理数复习(3)
有理数的减法(1)
初一数学作业的选材
角的度量(1)
立方根(教案)
生活数学教案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复习(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七年级(下)教案(全)
展开与折叠(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角的度量与表示(1)
第六章第一课时小车下滑的时间
有理数乘法的练习课
6.5垂直
有理数基本概念练习课6
抽样调查举例(1)
抽样调查举例(2)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初一数学教学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