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出错,是因为学习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误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叛、修正。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预料到课堂中会发生什么状况,我们只有在充分预设学生所能发生的各种状况的前提下,灵活机智地面对,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和解惑,才能变废为宝,化难为易,提高教学实效。
1、发现错误,适时追问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巧妙追问,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简便计算150-65-45,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50-(65-45)。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明过生日时,妈妈给他买了一套衣服,其中上衣65元,裤子45元,妈妈付出150元,应找回多少钱?在同学们都熟知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上面式子错误的,很快算出正确的结果。并且找出错误的原因,使教学的难度降低了。
2、设置错误,随机追问
教师也应善于恰当设置一些陷阱,这样学生的选择、辨析、判断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后,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故意设置陷阱:个位上是2、4、6、8或0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那么个位上是0、3、6或9的数一定都是 3的倍数?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会作出肯定的回答。教师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数验证上面的结论,很快发现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这时及时引导,学生转换角度去探究新知。学生走进了陷阱,又从陷阱中走出来,并且能正确地探究出新知。在教学中,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轻易否定,要随机追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才会有意义。
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把错误作为资源有效的利用好,通过理性的争辩、感情的沟通,达到长见识增智慧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应预测出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预设对策,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争辩中留下深刻印象,使错误不再重演,成功的可能就会越来越大。
新课标三年数学下册《笔算除法》一课一练
数学3.5分数连乘(1)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大小比较》第三课时教案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浙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自测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运算(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应用题作业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应用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一课一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测试题
数学3.4分数与分数相乘练习题
数学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题
新课标三年数下《笔算除法》同步练习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的运算(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2016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阶段性试卷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生如何针对奥数竞赛备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同步试题
人教版四年数学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思考》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