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积极刻苦地自主寻求知识、学习知识以及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最主要的是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并将其贯彻到数学教学的点滴当中。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产生兴趣呢?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采取如下做法:
一、加强直观感知,启发兴趣
学生获取知识通常都是通过感官来完成的,尤其是小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状况限制,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感到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相反,小学生都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材料最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练习嘘声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特点,对教学中的许多抽象问题进行直观教学,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强他们的直观感知,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建议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一)激疑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一点,创设有问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一些力的疑问。
比如: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一大张厚1毫米的薄纸板,把这张纸对折后对学生提出疑问:对折一次后有多厚?对折两次后有多厚?学生都能轻易地说出答案:分别为2毫米、4毫米。接着,教师请学生猜一猜:对折三十次,纸板有多厚呢?学生猜了很多答案,最后教师说:这些纸板叠起来的厚度有1000多公里,比10幢30层的高楼重叠起来还高,比两幢台北101大楼(508米)重叠起来还高。学生惊诧不已,纷纷表示怀疑,教师还没布置练习任务,学生已兴致勃勃地投入计算、验证等数学活动之中。由此可见,这样设疑生趣,创设悬念情境,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追求心理,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专项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竖式计算专项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卷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评测试卷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填空选择题
新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
数独在逻辑游戏中培养数学能力的独特方式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学科综合考试卷
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质量调研试卷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考试卷
小学老师谈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浅议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填空题练习
关于四年级数学上阶段计算错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新北师大版一年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考模拟复习试卷
加强口算训练,牢掌口算之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练习题
联系现实生活 促成百分数概念形成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综合练习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专项练习题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
人教版一年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