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商末尾有0的教学建议共有三点:
(1)、通过展示、对比,巩固算法。
例7在计算方法上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只是对在实际计算进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根据学生笔算情况,把正确的与错误的、竖式简便的和不简便的进行对比,。从这个教学建议看,是建议老师让学生在自学中去尝试,然后再集体订正,通过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①商0要写,起占位作用;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所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可省略;③不够商1时,就对着这一位商0。
就这个教学建议中,因为教学内容的计算方法及原理与上节课的相同,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用尝试教学法,着重让学生理解算理。
(2)加强对算法的总结概括。
应该及时归纳总结算法,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应引导学生对商中间有0的和商末尾有0的两种除法的计算要点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这一位商0。
从这里看出,本节课还有一个任务是将上节课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方法,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所以,应设计教学环节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在做一做完成后,出示上节课和本节课的知识点的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对比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发现,完善认知结构;或将做一做的最后一道题改为上节课的内容,在做一做中发现规律。
(3)巩固练习中的教学建议是加强表达、对比,落实算法;教师要做好解决问题的指导。
对比上面我们说到了,这里面要说的是表达,主要体现在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再简要说一说计算的程序,巩固计算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以题目中的数据特点和商的商的情况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的异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这一点主要强调让学生多说,至于做好解决问题的指导,是在遇到解决问题当中处理的要了。
有了上面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就大体能够依葫芦画瓢了,教学也就能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了。
10.1.1相交线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2课时)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2015沪科版七年级下8.2.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课件(12张PPT)
10.2平行线的判定(第3课时)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10.1.3垂线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3分式方程教案+课件+习题(12份打包)
沪教版七年级下《10.1相交线》同步教学课件(4份)
9.2分式的加减法(1)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3分式方程(2)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沪教版七年级下《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同步教学课件(4份)
沪教版七年级下《10.2平行线的判定》同步教学课件(4份)
沪教版七年级下《6.1平方根、立方根》同步教学课件(4份)
沪教版七年级下《10.3平行线的性质》同步教学课件(2份)
2015沪科版七年级下8.2.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件(12张PPT)
沪教版七年级下《8.4因式分解》同步教学课件(4份)
沪教版七年级下《7.2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教学课件(2份)
第9章分式复习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2分式的运算《分式的加减》教案+课件+习题(12份打包)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1课时)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第3课时)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2分式的混合运算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10.3平行线的性质(1)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同步教学课件(2份)
沪教版七年级下《8.1幂的运算》同步教学课件(6份)
9.2分式的通分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3分式方程(3)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2014年上海科技版七年级数学下6.2实数课件(2份)
2015沪科版七年级下8.3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课件
9.3分式方程(1)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9.2分式的乘除课件ppt沪科版七年级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