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谈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老师谈心理教育在数...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小学老师谈...

小学老师谈心理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

2016-06-29 收藏

暑期的全员培训中,徐洁老师的讲座呵护心灵 关爱成长提出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现代教师,要重视、懂得、学会心理教育。的确,在当今社会,学生除了获得文化知识,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应得到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数学教师,也应担负起这一责任,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教育。

一、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多年的教学,也曾碰到过各种问题学生,有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厌学等,从一开始接触这类新名词新问题的茫然无措,到在摸索中了解这些心理问题,我也感受到懂得心理教育是教师必备的条件。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问题学生也是各不相同的,就如同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作为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时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不一味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比如抽动症的孩子,记性差,学习上比较困难,即使花费很多力气教会了,也许隔天又忘了。对这样的孩子,责备只会让他更沮丧,无异于雪上加霜,不如多鼓励,让他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增加对学习的信心。又如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的孩子,在碰到竖式计算每次都错好几个比较焦虑时,我会跟他一起找错误原因,把字写清楚,计算时进位写小1,退位写上退位点,这样就不会每次错很多。

二、 课堂渗透润物无声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要教师充分发掘教材,精心设计,心理教育可以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课堂的情境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数学学习的需求。课堂中教学环节的设置,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比如设置某个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问题,学生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自身的自信心。课堂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积极的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数学学习中的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机会,即使尝试不成功,也能够从容面对学习中的小小失败,分享别人的方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当学生学习产生困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同时也学会与人交往。

心理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数学教学中也应如此。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课堂中适度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形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