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在不同情境中学数学,就是指教学中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沟通生活现象与数学间的某种联系,把老师学生的教学生活放到老师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学,使学生感觉到不是在课堂上学数学,而是在生活中学数学。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是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尽可能将一些知识方法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数学生活,为数学知识的产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
一、在情境中感知数学
感知,是学生对知识认识之前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学生接受新知的状态是处于被动还是主动常常取决于感知,感知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最后形成对知识理解的重要前提。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我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会很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知道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在情境中体验数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而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不易掌握。因此,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理解。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自测题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2函数(二)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3比的应用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6练习七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10练习四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9练习三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2函数(一)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2练习六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4分数乘小数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4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2轴对称图形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4.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二)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7解决问题(1)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综合评价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5练习五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B)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2练习十一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10练习九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课时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3练习十三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时1认识圆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8练习八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A)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3练习一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时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课时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5.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二)课时特训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课时3分数除以整数课时特训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4章自测题课时特训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