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9
收藏
《新课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指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我做到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一位想说或想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去说或做。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多样化,教学中不强加给学生某一种解题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我更强调的是我们要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有欲望才愿意学,有欲望才会认真学、主动学,有欲望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关键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教学是门艺术,关键在于鼓励和唤醒,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一、借助生活常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如在教学分类时,课一开始,我就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教室资源,让我们对教室所有物体进行分类,学生的回答可以说各抒己见,有的说按:大小分,按颜色分,用途分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展示自我,把数学课当作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根本没有说不出来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课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
新课标力求开放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科知识及学习服务,可呈现多个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我在教学《连加》时,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但我充分利用学生人数为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环节,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我这样引导学生:我们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谁愿意上台来呢,先上来三个,再来二个,最后还要来二个,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现在讲台上有多少人呢?简单的动,学生的兴趣就浓。虽是简单的活动,但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然,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湖北省数学初一年级年度期末练习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第一课比0小的数(1)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概念总结复习(新版北师大版)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6课绝对值与相反数(2)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6课有理数乘方(1)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等式的基本性质集备教案
沪教版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一)
七年级2011—2012学年度镇江市第一学期数学第二次素质调研
2012~2013学年南长区期中考试初一年级数学试卷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1课有理数加减法(3)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初步教案:几何图形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7课绝对值与相反数(3)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8课习题课
2011-2012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导学案(冀教版)
2013年蔡襄中学初一年级数学竞赛试卷活动
苏科版:6.1 线段、射线、直线(2)中考试题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5课有理数乘除法(3)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4课时数轴(2)
初一数学合并同类项问题的分类讨论问题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5课绝对值与相反数(1)
七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含答案)
初一数学上册第五章复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初一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苏科版初一年级6.2 角(1)考试试题
苏科版初一年级:线段、射线、直线(1)试题
2011年12月初一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8课有理数混合运算(1)
2011-2012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