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重点难点: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2.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课堂实录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5以内的加法》课堂实录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练习课》课堂实录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叙事
《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与评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实录
《认识100以内的数》课堂实录(练习)
《积的变化规律》课堂实录
《有余数的除法》课堂实录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协同研修方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实录与评析
二年级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9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笔算乘法》课堂实录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千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小学2014年数学节活动方案
《加减法的估算》课堂实录
《倍数和因数》课堂实录
《6和7的加减法》教学案例
2014年小学数学毕业测试成绩分析及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堂实录
《认识平面图形》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