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学目的:
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难点:
认识1克有多重。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让学生左手上放一本语文教科书,右手上放一本数学教科书,掂一掂。再提问:“哪本书重一些?”
2、教师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指出天平可以用来比较物品的轻重和称物品的重量,并说明使用天平的方法。
3、教师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4、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物品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5、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二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6、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然后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请一个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用手掂一掂。
7、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枝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它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知道了用天平称物品的方法,还亲自掂一掂1克物品的实际重量。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一的第2、3题。
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四、实践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题。
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里。
教学后记
2016三年级数学期中试题(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青岛版)
2016年春学期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2016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1至5单元综合练习题(苏教版)
高一数学学习建议2016
中考总复习数学高分攻略(2016备考)
精编鲁教版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2016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中考数学一模复习初三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现实性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价值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方法讲解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2016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年月日)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辅导练习一元二次方程
2016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卷(青岛版)
2016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新人教版)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2016年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新人教版)
2016年高考数学不可触碰的雷区及得分技巧
高考数学必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复习题(鲁教版)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试卷(人教版)
高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推荐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范文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辅导练习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期中备考模拟试题
2016年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北师大版)
高考二轮复习数学知识点——不等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