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 :0.2 和5:2
1/2:1/3和6 : 4 0.2: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 = 60:40
内项:1.6 6o
外项:2.4 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 :1.6 = 60:40
外 内 内 外
项 项 项 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 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 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 :0.5=1.2: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0.61 =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 = 60/4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 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1/2:1/5 =1/4:1/10
( )( )=(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4、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 ,
(3)a︰8=9︰b,那么,ab=( )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知。
六年级数学期中阶段形成性检测试卷
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学案)
高三数学—空间中的角(1)(学案)
第十六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卷(小学组)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第13课时(实习)教案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试题
高三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
高三数学导数应用的题型与方法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学案)
高三数学 不等式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高中数学—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第12课时(1.62)教案
高三数学—空间中的角(2)(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B)
口孜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测试数学试卷
高三数学 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期中阶段形成性检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专题练习—行程问题
高三手续应用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六年级数学素质练习(毕业综合练习题)
高三数学-线与平面垂直(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中水平检测试卷
高三数学—轨迹问题(2)
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小结(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