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高考是应试的选拔考试,我们要清楚它的作用有两点:1.选拔人才 2.高中毕业。
所以有的题目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只要把这些简单的题目都做对,分数自然也不会太低啦~
高一数学54,对是150的满分。当时状态是上课不怎么听,当然也听不懂,下课不复习不预习,当然也不做题。
高二时遇到特别好的数学老师,决心要学好数学。恰好又遇到特别好的同桌,不厌其烦给我讲题讲知识点。 这时的状态是上课会听,平时会做作业,不会的会问。 高二上学期的期末考,第一次及格次数,97。有了信心,高二下学期开始早起做数学。因为是寄宿学校,配了教室钥匙,每天五点半到教室打开全校第一盏灯。别人看语文我做数学,别人背英语我做数学,这时能够勉强上100分了。(意思就是要勤奋~)
因为高二学年只考新知识,所以即便基础差,仍然能侥幸及格。当高三开始全面复习的时候问题很迅速地暴露了。这时我采取的了大概是最笨的方法。
· 做清楚课本后面所有的题 ·
这是数学老师的要求,一开始觉得即便我基础差,课后练习未免也太low,不愿意做,但还是在高三开始前的假期完成了。教材毕竟是教材,看似和考试要求相差甚远,实则是打基础的最佳材料。(这一点高考菌深以为然,切忌眼高手低~有时候做一遍心里会更踏实~)
· 研究透真题 ·
我对比了十套高考数学卷,发现几乎都是一个套路,于是我开始集中练习。我是这样做的,比如大题第一道总是三角函数,我就把所有三角函数一起做,不会就看答案,再做,循环往复,十套卷子的三角函数都会了,这时再做新的卷子上的三角函数题时,就觉得完全没难度了。
· 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书 ·
我知道自己时间很紧张基础很差,在选择资料书时我只用了一本,是一本比较基础的复习资料,当然也有错漏,不过老师有详细讲解。配套平时发的练习试卷和考试试卷。我觉得以我的能力啃完这一本书已经很够了。
· 了解试卷,有所取舍 ·
在无数次练习之后我对自己各部分的做题速度有了认识,我做题慢,往往客观题就要一个小时,大题只有一个小时就很仓促。于是客观题方面我主要练速度,正确率控制在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只允许错最后一道,因为客观题的难度有时也会超过大题。大题通常分好几问,前面几题都较简单,要求全部完成,最后两道大题的最后一问可以暂时放弃,留出时间慢慢想,能做多少是多少。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平行线复习题4
初一数学体验不确定现象关练习
七年级数学线段角能力自测题
七年级数学角练习题2
七年级数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
初一数学多边形与轴对称的总复习
初一数学上期第3单元试卷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3
七年级数学轴对称专题训练
初一数学三角形总复习
初一数学三角形多边形练习1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
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
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题4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运算2
初一数学代数式的值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2
二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角练习题1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平行线复习题1
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练习
七年级数学添括号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练习题.
初一数学幂的运算练习1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运算1
初一数学上期第2单元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