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例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原理抽屉,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思考与推理的能力。
⑶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问题”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兴趣,感受数学文化及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体验。
1、老师给每组发一副扑克牌,我已经把每副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抽掉了,还剩52张牌,老师要求同学们每人从中任意抽出5张后扣在桌面上。
2、学生做游戏。
3、师说:不用看,我就能猜出你们手中至少有2张扑克牌是同一种花色,(学生验证)
4 、揭示课题——抽屉原理。
二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并出示自学指导一:自主思考,有几种摆放方法?(动手操作)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
从中选出最优的表示方法:
(1,1,2)
(0,2,2)
(0,1,3)
(0,0,4)
3、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观察这四种分法,在每一种放法中,有几枝铅笔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生:答
师:: 我们已经将所有的放法一一列举出来,你们发现什么?
生: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生:一定有
师:“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师:就是不能少于2枝。(通过操作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
师:我们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一枝笔,最多能放几枝,剩下1枝无论放进哪个文具盒里,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有几枝笔。
师:这种分法,实际上先是怎么分?(平均分)为什么要平均分?把笔尽量往每个盒子里平均分?怎样用算式表示?
板书:
例1 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 4÷3=1枝……1枝
5 4 5÷4=1枝……1枝
6 5 6÷5=1枝……1枝
7 6 7÷6=1枝……1枝
100 99 100÷99=1枝……1枝
师:通过对以上题目的分析,你发现什么?(铅笔数量比文具盒数量多1,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放2枝笔)
师:我把除数用字母n表示,被除数就可以用n+1来表示那这一原理可以怎么样表述?
三、动手操练,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练习
2、练习册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例1 4枝笔放进3个文具盒 4÷3=1枝……1枝
5 4 5÷4=1枝……1枝
6 5 6÷5=1枝……1枝
7 6 7÷6=1枝……1枝
100 99 100÷99=1枝……1枝
(铅笔数量比文具盒数量多1,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放2枝笔)
小学数学, 扑克牌, 情感, 教学, 技能
对数函数的性质性质的应用
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2
苏教版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高一数学反比例函数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2
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构特征1
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表面积1
高一数学分指数2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2
高一数学集合7
高一数学圆锥侧面展开的示意图
苏教版高一数学函数概念说课稿
高一数学几何体的结构
苏教版高一数学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高一数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高一数学圆柱圆锥圆台和球4
苏教版高一数学幂函数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
高一数学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3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1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
高一数学二次函数1
高一数学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正投影
高一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