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8
收藏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 *列,第 *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同步练习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角》教材解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精编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测验人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评课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可能性》教案
北京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数学《积的近似数》课后练习(人教版)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课堂实录
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材分析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实验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苏教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下册数学《统计》说课稿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实录
16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片段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教学实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