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启发:
思考法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教具:
情境图 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教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 7+43
=7+12
=19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25 =19
审定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介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六)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七)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七)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八)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案(四)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表性质和化简比 》教案(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练习 》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1-5的认识》教案(六)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下课啦》教案(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一)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五)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六)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案(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 》教案(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二)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四)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二)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十)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三)
2019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二)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教案(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