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 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2直方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试题《年、月、日》第二学期WORD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万数》评课稿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梯形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4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一
《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五单元试题《两位数乘两位数》DOC试卷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评课稿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记时法》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评课稿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试题《位置与方向》WORD版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九加几》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千数和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评课稿二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评课稿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