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曲线与方程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2.1.1正弦定理课件ppt(2013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正弦定理》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直线间的夹角、平面间的夹角(第1课时)课件ppt
3.2.2导数的几何意义(1)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1
2.1.2余弦定理课件ppt(2013
1.1.1数列的概念课件ppt(2013
命题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1
《等比数列》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1.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椭圆的简单性质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2
直线间的夹角、平面间的夹角(第2课时)课件ppt
1.1.2数列的函数特性课件ppt(2013
1.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2013
3.1变化率问题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1
北师大版选修1
2.2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课件(2013
3.2.1导数的概念课件ppt北师大版选修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第一章数列复习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比较大小》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不等关系》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5
2.3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课件ppt
1.4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