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田建民,毕业于北京市第五中学。他当年以北京市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首都医科大学。高中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奖章,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体育达国家体育锻炼优秀标准。
高考时,他的理科成绩分别为:数学117分(满分为120分);物理97分;化学99分;生物47分(满分为50分),几乎都接近满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田建民在学习上不仅勤奋、刻苦,而且十分注重以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一次,他们学校的杨玉民校长给同学们辅导学习方法。杨校长告诉同学:“要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儿,穿成串儿,组成块儿,而不能是一麻袋土豆——散的/校长的这个教导给田建民很大的启发。他想,知识应该是前后联系、脉络分明的有机整体。如果孤立地死记每一个概念、机械地理解公式、定理,那么学习必然是被动的、盲目的。要获取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在统贯全局中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并加以归纳、整理,以利于加深印象。方便记忆。
于是,田建民开始对数、理、化三门课的复习尝试用列表的办法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每当老师讲完一章教材,田建民就默默地把这一章中几节的内容贯串起来,列个表。列表是形式,把所学的内容加以总结是其实质。列表时,他不看书,先背着写,什么地方印象不深,知识贯穿不起来时再看书。每过一段时间,再把几章内容贯穿起来列个总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下来,再分课程列个大纲。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他学到的知识不是散的,每个概念、公式、定理等等,在他的头脑中不是各自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这样记忆起来也很方便。
田建民列表,大都用家里的日挂历、年画、宣传画的背面。几年中,他精心策划、认真制作了40多张大表格。望着自己制作的这些复习用表,田建民常常感到无比的轻松愉快。为什么?因为到了高三,特别是重点学校,有些课老师不是逐章逐节地细讲的。如物理“交流纭币徽拢?蝗衔?遣恢匾?恼陆冢?鲜χ磺崦璧?吹氐阋幌拢?妇浠熬痛??チ恕R虼讼驴魏螅?锝?窬醯媚宰永锖苈遥?聿怀鐾沸骼矗?谑撬?窒氲搅?BR列表复习。待通过查书、列表,把知识梳理清楚、融会贯通以后,脑子豁然开朗J口释重负了。对于列表,他从未感到负担过重,反而认为是非此不行之乐事。
列表复习的方法很便当。每当期中或期末考试前,用图钉把表格往墙上一贴,一经冽览,所学过的知识就尽收眼底了。加之这些知识是经他自己咀嚼J肖化后复写出的精华,所以复习时,只一瞥就能把脉络理得十分清楚。既有每章节的重点——横向知识,又能统观全书——纵向的整体知识。前因、后果、变化、结论、公式、定理、实验……尽在其中。这种方法有效地帮助了田建民在学业上不断地有所长进。
江苏教育版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一元二次方程6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A
圆(第2课时)
角平分线(1-2)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四
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复习课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
华师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
九年级上数学第五章教案
苏教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圆(第3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5
华师版用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用函数的观点一元二次方程(1)
生活中的函数
旋转变换说课稿
用函数的观点一元二次方程(2)
平行四边形判定(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践与探索三
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三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