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收藏
教学内容:
比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认识比例
(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苏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3
苏教版高一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6
苏教版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苏教版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苏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
苏教版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苏教版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4
苏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3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2
苏教版高一数学向量的数量积1
苏教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
苏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周期性2
苏教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
苏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阶段复习
苏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2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7
苏教版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3
苏教版高一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
苏教版高一数学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苏教版高一数学向量的数量积3
苏教版高一数学向量的数乘2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1
苏教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1
苏教版直线和圆知识点复习教案
苏教版高一数学圆的方程
苏教版高一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
苏教版高一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