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练习设计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2016-06-24 收藏

数学课的练习设计 (灵武市一小 朱秋香)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 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足 够重视。

一、练习设计的方法

练习设计既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编题要讲究科学性、有效性,做到每次练习都要有重点、有目的,应体现由浅入深 、逐步递进、构造合理的序列,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 同、课型不同,练习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 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 使知识顺利迁移。如教学义务教材实验本第十册正反比例应用题第59页例3前,可先设计这样一个准备性练 习:用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88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织布多少米?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再将这道 题中的“7小时”改为“再织3小时”变为例3,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 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 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见如下流向图:

基本题 与例题相仿(认识)

略变题 与例题稍有变化(巩固)

综合题 新知适当结合旧知(加深)

思考题 供学有余力者用(发展)

如讲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设计:

(1)基本题。图一中的小正方形边长2厘米,分别用数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求四边形的面积。

(2)变式题。求图二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综合题。一块耕地中间有一条水沟(如图三),求耕地的面积(单位:米)。

(附图 {图})

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如学习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基本练习:①很快说出下面哪些数能 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27,32,85,102,475,794。②写出两 个只能被2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5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3整除的数。

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判断能力,并 且让学生知道能被2、5、3整除数的共性及它们的不同特点。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 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 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如由基本题:山羊有20只,绵羊比山羊少5只,绵羊有多 少只?可变为①山羊有20只,山羊比绵羊多5只,绵羊有多少只?②绵羊比山羊少5只,山羊有20只,绵 羊有多少只?学生可通过变式题进行比较,抓住题里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 ,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如学习“吨、千米”的认识后可将“千米、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练习:①7250米=()千米 ()米,②1520千克=()吨()千克。以便让学生发现他们的联系(进率和换算方法相同),以便掌握 规律。又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附图 {图})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 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构思,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1)巩固性练习。复习课的巩固性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主要的能力要求,使学生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 。由于复习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因而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如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复习,可根据被除 数最高位够除、不够除、商中间有0、末尾有0、有余数等几种情况,设计如下练习:5300÷4,107 6÷3,7035÷7,4081÷2。目的是使学生完整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

(2)归纳性练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复习讲解,引导学生加深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如复习比、除法和分数的概念时,可抓住易混淆的知识列表进行比较: 概念 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个数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3)引申练习。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一项工程,小张独做10天完成,小李独做15天完成。①两人合做几天完成?②两人合作5天后这项 工程还剩下几分之几?③两人合作5天后剩下的由小李独做需几天?④小张先做3天,其余的两人合作完成, 还需几天?⑤小李先做3天,其余的两人合作完成,一共用几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