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素质教...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2016-06-24 收藏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就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

1.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5大特征:

(1)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

(2)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

(3)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针对素质构成特点,扬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最优发展。

(4)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逐步建立“班集——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

(5)非功利性。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二、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数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

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最少可以抓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预习;②如何听课;③如何作业;④如何复习;⑤如何课外学习等等。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4.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做到因时施教。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他的长处促使改变他的短处,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目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分层教学等教改试验,以各自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几种教改试验,都注意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5.落实活动课程,发展数学能力。 课程改革历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的整体设计是培养人的蓝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强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这应视为一大改革。小学数学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兴趣为灵魂,以发展技能为目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传授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